背景色:字体:[]

第六十八章 点火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此刻的李青松迫不及待的想要到地球去,去看一看那里究竟生了什么。
    怎么会没有工业标志物?怎么会没有?那么多年的展,那么多人,那么先进的科技……说没就没了?
    还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只可惜,此刻李青松去不了。
    不仅人去不了,连射一颗探测器过去都做不到。
    别看李青松此刻建造了庞大的太空基地,拥有了数百艘战舰组成的舰队,看似科技极度达。
    但实质上,这些都是样子货。
    这些东西能出现,完全得益于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
    洛神星的低重力,以及没有大气层。
    这两个条件的优势在文明展初期太过巨大,直接让李青松在连国家时代的人类文明都比不上的情况下,拥有了这么多太空造物。
    看似是简简单单的射一颗探测器而已,但这其中先便涉及到一个路线规划问题。
    没有对于太阳系内各大行星的深刻理解,不知道它们的详细轨道、质量、引力场变化,如何规划路线?
    连路线都规划不了,更不要说借助它们的引力进行加减,也不要说如何将各种复杂因素都考虑进来,进行最终的路线计算了。
    射探测器又不是直接力大砖飞,直接扔过去就行的。
    其次,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
    距离如此之远,甚至于高达150亿公里,通讯如何保持?
    就算能保持通讯,如何给探测器定位?就算能定位,如何精确调整它的轨道,确保它在该变轨的时候变轨,该加的时候加?
    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到极为深奥的数学计算和太空观测以及基础原理,极为复杂。
    但此刻,一切问题都无法阻碍李青松的决心。
    他顾不得其余太多事情了。
    刹那间,高达几十万名克隆体被抽调出来,结合以往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这段时间从蓝图克文明那些俘虏之中审讯、通过逆向工程获取到的知识,李青松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研地球探测器的任务之中。
    先进行攻关的是深空通讯系统。
    李青松打算在洛神星周边和敌神星周边各自布置上三台大型太空天线,用它们来和即将远航的探测器保持联系。
    其次,李青松开始抽调人手,进行第二台、第三台直到第十台太空光学望远镜的制造。
    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太阳系内八颗大行星的详细数据,光学望远镜必不可少。
    第三,就是探测器本身的制造了。
    它不仅要具备极高的可靠性——毕竟一旦进入深空,自己就没办法接触到它了,还要具备极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探测器自身能携带的燃料有限,必须要精打细算的用。
    多浪费一点,可能就到不了目的地了。
    同时,在该使用的时候就必须要用,时间和用量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可能就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第四,便是用于射这颗探测器的载体。
    再像是之前那样,使用飞船将其加到一定程度,然后将其扔出去那种方式,在这里就不行了。
    飞船能携带的燃料有限,能为其提供的加也有限。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相关阅读: 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篱笆好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免费阅读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彩虹之门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TXT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1-132)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笔趣阁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第224章 磁单极子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视频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